撒母耳記

名稱、作者和寫作年代

  撒母耳記上、下的名稱來自那位被神使用,要在以色列中建立王位的人。撒母耳記上的前部分敘述中,撒母耳是最突出的人物。他在領導以色列民族從士師時期過渡至君主時期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用他的名字為書卷命名是合理的。

  然而,這類書卷並不經常如此以人物來命名,書中的內容原不是分為兩卷。據知,最先把撒母耳記的資料分為兩卷的,是七十士譯本(主前三世紀的舊約希臘文譯本)的譯者(他們亦把列王紀的資料作了類似的分卷)。這些書卷的希伯來文特徵在於所用的符號只有輔音,沒有元音。當翻譯為希臘文,就需要使用包含元音和輔音的符號,因此大大增加了手稿的篇幅。撒母耳記和列王紀都分割為兩書(兩卷),取代單是保留一卷,究其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古卷的長度。七十士譯本的譯者認識到撒母耳記和列王紀中內容的連貫和重點,將現今為人所知的撒母耳記上及下定為「王國記卷一和卷二」,以及把現今的列王紀上及下定為「王國記卷三和卷四」。武加大拉丁譯本(聖經的拉丁文譯本,由耶柔米在主後四世紀末執筆)把七十士譯本的書卷名稱稍作修改,名為「列王紀一、二、三、四」。這些書卷名稱在中世紀期間一直沿用,直至主後十六世紀,復原派改革家取得猶太拉比傳統的同意,修改成現今的書名。然而改革家保留了這兩書卷的分法,現代英語譯本也採用之。

  雖然撒母耳在這書卷的前部分很是突出,英語譯本也以他命名,但他顯然不是撒母耳記上、下全書的作者。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1節記載了撒母耳的離世,比大衛繼承掃羅為王的時間還早。假如作者不是撒母耳,那麼是誰寫成撒母耳記上、下呢?根據歷代志上二十九章29節的敘述,有人提出撰寫這書卷前部分的是撒母耳,而他的作品後來由先知拿單和迦得的著作所補充。其他人則認為作者應是大衛時代的人,例如亞希瑪斯(撒下十五27、36,十七17)、戶篩(十五32,十六16),或撒布得(王上四5)。這些人可能曾接觸撒母耳、拿單和迦得的著作,並其他關於掃羅和大衛的生平及為王的資料(例:撒下一18,雅煞珥書)。然而從現有的證據看來,誰是真正的作者還未能確定。無論誰是作者,他顯然生於所羅門死後和主前930年王國分裂之後(參撒上十一8,十七52,十八16;撒下五5,二十四1-9的「猶大中的以色列」;和撒上二十七6的「猶大王」)。

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將撒母耳記上、下的記述連於一起的主題是君王和約。雖然作者從未明確指出他寫這書的目的,但從其內容可反映出作者描述這時期的以色列歷史,是要藉此證明百姓要求立王是對約的否定;撒母耳所設立的王位是與約相容的;掃羅作王所行的不能符合約的理想;以及大衛所實踐的王權雖不算完美,但卻是立約之王的理想代表。

  關於以色列中立王的敘述(撒上八至十二),常被指是互相矛盾,因為有些地方似乎提到以色列不適合立王,有些地方卻似乎認為立王是神對祂子民的心意。撒母耳記上十二章為此局面提出指正,那時撒母耳按立掃羅為以色列第一個王,並在定立新約的典禮中,重新確立對神的忠心。這裏清楚可見,立王對以色列而言並不為錯;神願意以色列有王,但以色列所渴望膏立為王的人(像周圍列國一樣)和她想要有王的理由(給予百姓安全感,並帶領國家在戰爭中得勝),都牽涉對神終極主權的抗拒。撒母耳解明君王在以色列中的角色,並在一個儀式上把掃羅向百姓引介,同時,重新確立對神的忠心。以色列當初建立的君主制度模式,與約相符。以色列的君王,正如任何別的國民一樣,都受制於耶和華的律法和先知的話語。從這個觀點看來,作者描寫掃羅的統治不合乎約的要求,而大衛的統治雖未臻完善,卻反映出約的理想。

  當考慮到聖經中的王明顯是與盼望彌賽亞的興起有關,那就必要瞭解與制度的始源有關的環境和觀念。在撒母耳記上、下,首次用了「耶和華的受膏者」這話,從而可在撒母耳記中找出彌賽亞思想的根源。

  撒母耳記上、下記載了救贖歷史中最少兩個重要的演變。首先是記述大衛征服應許之地,使神起初給予亞伯拉罕和其後代的應許,得到初步的應驗。在大衛的年代,以色列蒙應許,得以把邊境從埃及地伸展至幼發拉底河。第二件對聖經餘下部分產生重大意義的事件,是大衛選擇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因此,撒母耳記上、下的記述,成為其後大部分聖經啟示和救贖歷史的基礎。

內容提要

撒母耳(撒上一至七)

一﹒撒母耳的少年時期(撒上一至三)

  撒母耳的出生記載在一章1至28節。哈拿長期不能生育,神答允給她一個兒子。她為她的兒子起名叫撒母耳(是希伯來文,解作「神的垂聽」,有語帶雙關的意思),並把他獻給神,跟隨示羅會幕的祭司以利事奉耶和華。哈拿讚美神垂聽和應允她的禱告所發出的優美頌歌(二1-10),不單稱頌神的主權,且預表以色列將設立君王,最終還要在基督身上,應驗君王的職分(第10節)。祭司以利兩個兒子的惡行記載於二章11至26節。這二人不單運用他們的職權謀取個人利益(12-17節),更與會幕門前侍候的婦人苟合(第22節)。雖然以利曾責備他們(22-25節),卻對他們不加禁止,且警告來得太遲。在這紛亂的環境中,撒母耳漸漸長大(18-21、26節)。在27至36節,一位不知名的神人宣告審判將臨到以利和他的祭司家系。至於以利的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遭殃的預言,就在非利士人奪取約櫃和毀壞設在示羅的會幕時應驗了(四11;耶七14)。在撒母耳記上三章1節至四章1節上,撒母耳被立為先知,神也告訴他審判必臨到以利家(三11-14)。當撒母耳的話證實是真確可信,百姓就知道他真是耶和華的先知(三19至四1上)。

二﹒約櫃的遺失與復得(撒上四至六)

  在與非利士人的一場戰役中,二章27至36節和三章11至14節的預言部分得到應驗。以色列人被擊敗,約櫃被奪取,何弗尼和非尼哈被殺。以利聽到這些災難的消息,也隨之逝世(四17、18)。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放在亞實突他們的神大袞的廟中(五1、2);然而,當大袞的神像斷碎成塊和仆倒在約櫃前,加上一場災疫突然在亞實突發生,約櫃就被移往迦特;當災疫在迦特出現,它被送到以革倫;又當災疫在以革倫拼發,非利士人被迫把約櫃歸還給以色列。他們把它放在一輛車上,由兩隻有乳的母牛負軛推動。這些母牛離開牠們已關入欄中的牛犢,向著以色列的邊境和伯示麥城走去(六1-21)。在這事情上,耶和華證明了,儘管百姓以為帶著約櫃爭戰會確保他們勝利,但祂並不受他們擺佈;同時,祂也不會讓非利士人以為能戰勝以色列人,且認為擄走約櫃就表示他們的神大袞為大。

三﹒擊敗非利士人(撒上七)

  20年過去了(第2節)。撒母耳保證,只要以色列人認罪,並除掉對諸巴力和亞斯他錄的敬奉,神就會拯救他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欺壓(第3節)。他在米斯巴召聚以色列民(第5節),重新確立對神的忠心。當以色列人聚集,非利士人前來攻擊,耶和華施行神蹟,令以色列人戰勝(10、11節),證明他們對約順服,會保障國家的平安(參出二十三22;申二十1-4)。

以色列立王(撒上八至十二)

一﹒百姓要求立王(撒上八1-22)

  撒母耳年紀老邁時,國中的長老來見他,要求他為他們立王。撒母耳立刻覺察百姓的要求,顯示了他們厭棄耶和華作他們的王(第7節),因為百姓渴望有一個王「像列國一樣」(5、20節),作為國家統一和軍事統領的象徵(第20節)。雖然如此,耶和華仍吩咐撒母耳給百姓立王(7、9、22節)。但與此同時,祂叫撒母耳警告百姓,「像列國一樣」立王所帶來的結果(9-18節)。百姓對這個描述當時迦南列王行徑的警告充耳不聞(第19節),仍堅持立王。

二﹒撒母耳私下膏立掃羅(撒上九1至十16)

  有關掃羅尋找他父親失去的驢子,以及他在尋找過程中與撒母耳相遇的敘述,解釋了撒母耳和掃羅如何初次結識,並耶和華怎樣指示撒母耳尋找那個他要膏立成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的人(九16、17)。撒母耳私下膏立掃羅後(十1),他給了掃羅3個記號以印證他的選召是從耶和華而來(十2-7)。

三﹒掃羅在米斯巴眾民面前掣籤之下立為王(撒上十17-27)

  撒母耳祕密揀選和膏立掃羅為王後(九1至十16),在米斯巴召集百姓,讓他們知道耶和華的揀選(十20-24),並示明君王的職責(第25節)。在這次召聚中,撒母耳一再強調百姓厭棄耶和華而要求立王,是出於不正確的理由,且忽略了信實的神過往拯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18、19節)。然而,很明顯地,以色列立王的時候到了,耶和華的心意也是要為百姓立一個王。撒母耳解明「國法」(第25節)是重要的一步,消解了以色列要求立王的罪,和神屬意給他們立王兩者之間的緊張局面。這份文獻保存在會幕中,可能包含了申命記十七章14至20節中「君王律法」的增訂版本,其中為君王及百姓雙方的好處,提出了以色列王需遵行的規條。這份文獻無疑清楚表示,以色列人的王有別於列國的君王。

四﹒掃羅帶領以色列戰勝亞捫人(撒上十一1-13)

  當亞捫人的王拿轄攻擊位於瑪拿西境內約但河東的城鎮基列雅比,掃羅放下他的農務工作(4、5節),帶領一隊志願軍(6-8節)援助基列雅比的民。在掃羅率領下,以色列人戰勝亞捫人(第11節),成為神同意選立他作王的另一印證。掃羅將勝利歸功於耶和華,而不是他個人的軍事謀略。

五﹒掃羅登基為王(撒上十一14至十二25

  基列雅比的勝利促使撒母耳招聚民眾往吉甲「立國」(十一14),並「立掃羅為王」(第15節)。在吉甲的聚集中,撒母耳帶領百姓為他們起初要求立王的罪懺悔(十二13、19),而且重新確立對神的忠心(14、15、24節)。在這次重新立約的儀式上,掃羅正式登基為王。由於掃羅以此方式登基,撒母耳遂有效地使約從士師時代至君主時代得以延續下來。假若百姓和君王仍然敬畏及事奉神,那麼,以色列的王與神繼續掌管國家主權,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衝突。

掃羅被拒作王(撒上十三至十五)

一﹒掃羅的違命(撒上十三1-22)

  掃羅受到非利士人急攻時,他在吉甲召聚軍隊,並照著撒母耳的指示等候他(十8,十三8)。當撒母耳沒有按原定的時間前來,掃羅變得不耐煩,還沒有等到撒母耳來到,就自行獻祭。獻祭完畢,撒母耳始出現,責備掃羅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十三13)。掃羅不順從撒母耳先前的吩咐,因而違反了他職分內的基本要求。以色列的君王要常常遵行律法並耶和華透過先知所說的話。掃羅誤以為向耶和華獻祭,可增強以色列人對抗非利士人的力量,豈料這樣做卻是違反了耶和華明確的命令。撒母耳告訴掃羅,由於他違命,使他的王位必不長久(第14節)。

二﹒約拿單的勝利(撒上十三23至十四52)

  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和為約拿單拿兵器的人,憑著智慧和勇氣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殺了約20人(十四8-14)。耶和華使用這次擊打,加上一場地震,使非利士全營戰兢(第15節)。當時掃羅正尋求神的指引,看看是否能以他的軍力參與作戰。耶和華未有即時回答,掃羅認為等候神的話語可能對他的軍事優勢構成威脅(第19節)。這再次證明掃羅相信個人的洞察力多於等候耶和華的話。掃羅宣告凡不等到戰勝敵人才吃任何食物的,必受咒詛,進一步在以色列人眼前破壞自己的形象。這幾乎取掉約拿單的命(24、43、44節);因著以色列民的干預,約拿單倖免於死(第45節)。

三﹒掃羅被拒作王(撒上十五1-35)

  神透過撒母耳命令掃羅攻擊亞瑪力人,並完全滅盡他們,連人或牲畜都不可憐惜(1-3節)。從前,以色列人出埃及往西乃,進入與神立約之路時,亞瑪力人曾企圖要消滅他們(出十七8-16;申二十五17-19)。掃羅不順從耶和華的話,愛惜上好牲畜作祭牲,又憐惜亞瑪力王亞甲。於是,耶和華差遣撒母耳,再次責備掃羅不遵守神的命令。撒母耳指責掃羅叛逆神,指出他既厭棄耶和華的話,耶和華也厭棄他作王(撒上十五23)。

掃羅與大衛(撒上十六至撒下一27)

一﹒撒母耳膏立大衛(撒上十六1-13)

  耶和華指示撒母耳往伯利恆的耶西家,膏立他的一個兒子代替掃羅作王(第1節)。在神的帶領下,顯明耶西的幼子大衛是耶和華所揀選的那一位(第12節)。當撒母耳膏立他為王,耶和華的靈就大大的感動他(第13節)。

二﹒大衛侍候掃羅(撒上十六14至十七58)

  當有惡魔臨到掃羅,他的臣僕為他尋找一位善於彈琴的人,藉音樂使煩亂的掃羅平靜下來(十六16)。大衛就是他們要找尋的人(18-23節)。然而,大衛在宮中的任務並非長久(十七15),於是他能分配時間,擔當家中和宮中的職務。當時,巨人歌利亞率領非利士人在猶大地安營,要與以色列人爭戰。歌利亞向所有以色列人討戰,看誰敢與他單獨戰鬥(8-10節)。沒有一個以色列人膽敢接受挑戰(第11節),直至大衛把食物帶給營中的哥哥時,他聽到這討戰的話,遂靠著耶和華的能力應戰(37、45-47節)。耶和華使大衛大大得勝,因他承認「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第47節)。

三﹒掃羅憎惡大衛(撒上十八至十九)

  大衛戰勝歌利亞後,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與大衛締結友誼盟約,互相立誓向對方忠誠。隨著大衛領導以色列軍隊連番勝戰,以及他的聲望日隆,掃羅開始懼怕大衛會威脅他的王位(十八14-16、28-30)。掃羅對大衛的憎厭漸漸增加,以致他屢次謀害大衛(十八17、25,十九1、10)。最後大衛被迫逃亡,與撒母耳在拉瑪尋找避難的地方(十九18)。當掃羅和他的3個使者往拉瑪捉拿大衛時,他們被神的靈克制,以致不能完成任務(20-24節)。

四﹒大衛和約拿單(撒上二十)

  大衛在新月節期沒有赴王的席,觸怒掃羅,使大衛的性命再受威脅(30、31節)。可是,約拿單在一處預定的地方與大衛相見,知會他將遇到的危險,並向他道別(第42節)。約拿單和大衛再次承諾他們彼此要以忠誠和恩慈相待(13-16、42節)。從這次相遇清楚看出,他們二人都知道繼承掃羅任以色列王的會是大衛,而不是約拿單。

五﹒大衛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9)

  在他的逃亡中,大衛到了挪伯的祭司亞希米勒那裏,說出他正為掃羅執行祕密的任務,要求得到餅和歌利亞的刀,祭司任由他拿去這兩樣。掃羅一個名叫多益的臣子,是以東人,當時正在挪伯,目睹了這事。

六﹒大衛在迦特(撒上二十一10-15)

  大衛跟著進入非利士領土迦特的亞吉王那裏。當人們發現他的身分,他為了逃走而裝瘋。

七﹒大衛在亞杜蘭(撒上二十二1-5)

  大衛自迦特逃到亞杜蘭洞,那裏約有400人跟隨他。大衛領他的父母往摩押去,以免遇害,然後返回猶太境內哈列的樹林。

八﹒掃羅殺害挪伯眾祭司(撒上二十二6-23)

  以東人多益向掃羅告發祭司亞希米勒曾對大衛給予援助。掃羅下令多益屠殺挪伯地所有的祭司,只有亞比亞他脫險,他拿著大祭司的以弗得逃亡,投奔大衛。

九﹒大衛在基伊拉(撒上二十三1-13)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拯救基伊拉人脫離非利士人的入侵,但當那群毫無謝意的基伊拉人顯然準備把大衛交給掃羅時,他們就被迫逃離該城。

十﹒大衛在西弗曠野(撒上二十三14-29)

  當大衛在西弗曠野,約拿單去與他相見,給他鼓勵,並再次誓言對大衛忠誠。雖然西弗人答允掃羅捉拿大衛,但非利士人的入侵,迫使掃羅放棄捉拿大衛。

十一﹒大衛饒過掃羅一命(撒上二十四)

  大衛藏在隱基底的洞穴深處,當時掃羅正在洞口大解,大衛意外地取得到這個奪取掃羅性命的機會。雖然如此,由於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不敢親手害他,並且把掃羅於洞口時遭割下的長袍衣襟給他看,指出掃羅的惡行,使他羞愧。

十二﹒大衛、拿八和亞比該(撒上二十五)

  大衛被一個名叫拿八的牧羊人惡言對待;然而,拿八的妻子亞比該一番有見識的話,阻止他魯莽地謀害拿八。這事過後不久,拿八逝世,大衛娶了亞比該為妻

十三﹒大衛第二次放過掃羅(撒上二十六)

  西弗人再次協助掃羅追殺大衛。當掃羅和他的隨從睡覺,大衛和亞比篩潛入他們的軍營,取走掃羅的槍和水瓶。翌日,大衛能再次證明給掃羅看,他無意從掃羅手中奪走王位。

十四﹒大衛在非利士人中間(撒上二十七)

  大衛最終對於在以色列境內逃避掃羅感到疲累。在氣餒之時,他再次跑到非利士躲藏,使掃羅尋不著他。大衛在非利士的統治者亞吉眼前蒙恩,把洗革拉城賜給他和跟隨他的人居住。大衛從洗革拉上去,侵奪居住在非利士地南方的幾個部族,但他欺瞞亞吉,使他以為大衛所侵奪的是猶大境內的領土。

十五﹒掃羅和隱多珥的靈媒(撒上二十八)

  非利士人再次集結軍隊攻打以色列,掃羅驚懼,且似乎預計以色列勢必戰敗,他竟虛妄自負,私自尋求耶和華有關戰役結局的話語。神沒有回答他,他就改了裝,往隱多珥的一個靈媒那裏,要求她把撒母耳的靈招上來。這個靈告知掃羅,以色列將被擊敗,他和他的眾子亦會戰死沙場。有些人認為這個預言是透過撒母耳亡故的靈顯明神的啟示,亦有些人指出這是對撒但認識不足所致,撒但在此藉著邪靈假扮撒母耳的靈。

十六﹒非利士人猜疑大衛(撒上二十九)

  雖然亞吉期望大衛加入非利士軍,一同與以色列作戰,只是其他的非利士首領不信任大衛,遂強迫亞吉打發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返回洗革拉。大衛與亞吉的友誼引致二人陷於進退兩難之困境中,但形勢的轉變把大衛拯救出來。

  十七﹒大衛擊敗亞瑪力人(撒上三十)。大衛返回洗革拉,發現亞瑪力人趁他不在時,曾侵奪、焚燒該城,城中的婦孺和牲畜都被擄去。大衛透過祭司亞比亞他求問耶和華後,帶領跟隨他的人追趕亞瑪力人,奪回他們所擄走的一切,甚至不止於此。他將戰利品分配給他的隊伍,也分送禮物給猶太的不同城鎮。

十八﹒掃羅和他眾子之死(撒上三十一1至撒下一27)

  正如先前預言一樣,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作戰,以慘敗告終,其中掃羅在重傷後自殺,約拿單和掃羅另外兩個兒子則一同陣亡。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極其悲傷,他作哀歌弔念掃羅和約拿單,哀歌內容記載在撒母耳記下一章19至27節。

大衛(撒下二至二十四)

一﹒大衛受膏作猶大王(撒下二1-7)

  掃羅死後,耶和華指示大衛前往希伯崙,猶大支派在那裏膏立他作他們的王。

二﹒大衛、伊施波設和押尼珥(撒下二8至四12)

  雖然大衛成為猶大王,餘下的支派卻在掃羅軍隊的元帥押尼珥影響下,立伊施波設為掃羅的繼任人(二8-10)。伊施波設是掃羅的兒子,在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倖然生還。不久,由約押領導大衛的人,和由押尼珥領導伊施波設的人之間的衝突迅即爆發。在這次衝突中,約押的弟弟亞撒黑被押尼珥殺死(12-30節)。當大衛的勢力日強,伊施波設的勢力漸弱,押尼珥離開伊施波設轉而效忠大衛(三1-21)。然而,約押為報他兄弟亞撒黑流血的仇,藉詞與押尼珥說話而把他殺了(22-38節)。雖然大衛厭惡這惡行,為押尼珥舉哀,並咒詛約押(第39節),但那罪行沒有受到懲罰,直至在所羅門統治初期才得到報應(參王上二5、6、29-34)。不久之後,伊施波設被兩名士兵所殺,他們把他的首級帶往給身在希伯崙的大衛看,希望得到賞賜(撒下四1-8)。然而,大衛將他們二人殺了(第12節)。掃羅家系唯一生還的男丁就只有約拿單的瘸腿兒子,名叫米非波設(第4節)。

三﹒大衛作全以色列的王(撒下五)

  伊施波設死後,大衛在希伯崙被立為以色列眾支派的王(1-4節)。大衛作王後,隨即採取了若干行動,其中之一是從耶布斯人手中奪取錫安的保障。大衛建立錫安作為他的首都,在那裏建築宮殿居住(6-12節)。

四﹒約櫃被帶往耶路撒冷(撒下六)

  大衛認識到約櫃是神與祂的百姓同在之記號,故十分重要。因著在掃羅的統治時期,約櫃一直存放在基列耶琳的亞比拿達家,大衛決定把它運回耶路撒冷。然而,亞比拿達的一個兒子烏撒,違反觸摸約櫃的規定,被耶和華擊殺,因而使約櫃延誤達3個月之久才運往耶路撒冷(3-11節)。在第二次嘗試中,大衛帶領一列歡欣的隊伍進入耶路撒冷城,把約櫃放進為它而預備的帳幕中(12-17節)。

五﹒大衛、拿單和聖殿(撒下七)

  不久,大衛有意建造殿宇安放約櫃,好作為以色列敬拜耶和華的中心所在(第1節)。耶和華透過先知拿單告訴大衛,他不可為耶和華建造居所(殿宇),但耶和華卻會為他建造將會存到永遠的居所──王朝(5-16節)。這裏把蒙應許的後裔縮小至猶大支派的大衛家。

  這應許在耶穌降生時應驗了,祂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參太一1)。至於建造聖殿,將會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任務(撒下七13)。

六﹒大衛的戰績(撒下八)

  大衛有能力征服四境眾多民族,擴張以色列的疆界,並為國家建立繁榮和安靖的時代。

七﹒大衛和米非波設(撒下九)

  大衛為記念他與約拿單的結盟(參撒上十八1-3,二十13-16、42),遂查探掃羅家的生還者,好向他施恩。當大衛找出米非波設,便把他帶到宮廷,享受與王同席吃飯的榮譽。

八﹒大衛和拔示巴(撒下十至十二)

  大衛與亞捫人戰爭期間,他和赫人烏利亞的妻子犯姦淫,赫人烏利亞是大衛手下一個戰士。拔示巴懷孕以後,大衛設計謀害烏利亞。這些罪行招致神的憤怒(十二10-12),大衛在他的餘生都飽嘗到他的罪行所造成的惡果。

九﹒暗嫩、押沙龍和他瑪(撒下十三)

  大衛的長子暗嫩裝病,為要使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來照顧他。當他瑪拒絕暗嫩對她的侵犯時,他強行玷辱了她。這件事激怒了他瑪的胞兄押沙龍,他定意殺暗嫩,為他妹妹報仇。押沙龍等了兩年,後來他在剪羊毛期間的歡宴中,把暗嫩殺死。押沙龍隨之逃往敘利亞的一個小城基述,其外祖父曾在那裏作王。

十﹒大衛和押沙龍(撒下十四至十九)

  押沙龍經過了3年的流亡生活,直至大衛回答提哥亞一個婦人所捏造的故事,放棄報血仇,使約押把押沙龍帶回耶路撒冷(十四1-27)。然而押沙龍回來後,大衛拒絕見他達兩年之久,直至他們最終和好為止(28-33節)。在整個事件中,大衛迴避了悔改和公義的問題,事後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懲罰行動。與此同時,押沙龍企圖使人懷疑大衛對訴訟的判決,自己則竭力贏取百姓和宮廷上下的愛戴,藉此密謀篡奪父親大衛的王位。4年後,押沙龍在希伯崙自稱為王,召集充足的軍事力量,迫使他父親逃離耶路撒冷(第十五章)。由於他們未能立即追殺大衛,引致押沙龍的勢力崩潰,押沙龍最後死於大衛的元帥約押之手(十六15至十八18)。大衛為其子押沙龍哀慟之餘(十九1-18),返回耶路撒冷,恢復他的統治(十九9-43)。大衛因著約押殺死押沙龍而懲罰他,決意使亞瑪撒代替約押成為軍隊的元帥(第13節)。

十一﹒示巴叛亂(撒下二十)

  隨著大衛返回耶路撒冷而出現不穩的局面,便雅憫支派的示巴圖謀了另一次發難。約押在違抗大衛的懲罰下,殺害亞瑪撒,追趕示巴,並鎮壓這次叛亂。

十二﹒大衛和基遍人(撒下二十一1-14)

  在大衛統治期間,地上經歷了3年饑荒,但時間不詳。耶和華向大衛啟示說,這次饑荒是由於掃羅違背了以色列人與基遍人所立的盟約而降下的(參書九15、18-26)。最後,這過犯藉著把掃羅的7個子孫交給基遍人處死才得以彌補。

十三﹒大衛和非利士人(撒下二十一15-22)

  這裏的4段插曲,記下了大衛的勇士與非利士人作戰的英勇成就。

十四﹒大衛的讚美之歌(撒下二十二)

  大衛以一首優美的頌讚之歌,描述他脫離仇敵的手(4-30節),及耶和華向他施予幫助(31-51節)。同一首詩歌亦見於詩篇十八篇,但有少許改動。

十五﹒大衛臨終之言(撒下二十三1-7)

  大衛藉著簡短的話語,承認是神的靈使他能夠說出神的話,並確信耶和華對他和他的國所應許的終必成就。

十六﹒大衛的勇士(撒下二十三8-39)

  這一段包括了大衛37位勇士的名字,並描述部分人的成就。

十七﹒數點人數和大衛的懲罰(撒下二十四)

  大衛決定數點他戰士的數目,反映了他對軍事政治組織和能力的不信任。耶和華懲罰他,藉著降下瘟疫,使地上很多人死去。大衛照著耶和華透過先知迦得所說的話,在亞勞拿的打榖場上築了一座壇,這處後來成為聖殿所在的位置(參代下三1)。耶和華接納了大衛的獻祭,並垂聽他為百姓所作的禱告,瘟疫就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