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

  撒迦利亞書是小先知書中篇幅最長,也是最難明白的一卷書。困難之一,是書中有很多難解的異象。有時會有天使在場,解釋異象的意義(一9、10、19、20,四1-4,五5、6);但很多需要解釋的部分,卻沒有天使的幫助。這些難以明白的段落,引起了無數關乎日期、作者、統一、解釋的理論。對基督徒來說,撒迦利亞書的重要性在於新約的徵引。本書下半部(九至十一章)是把福音書有關耶穌受難的記敘,引用得最多的先知書。除了以西結書外,舊約書卷對啟示錄影響得最深的,也是撒迦利亞書。

作者

  撒迦利亞一名的意思,大概是「耶和華記著」或「耶和華是有名的」。這名字在新舊兩約都很常見,舊約聖經約有20人名叫撒迦利亞。至於誰是先知的父親,引起了疑問。撒迦利亞書一章1節說他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但以斯拉記五章1節和六章14節,卻稱他為「易多的兒子」(和合本作「易多的孫子」)。以賽亞時代有另一位撒迦利亞,父親名叫耶比利家(賽八2)。早在猶大王約阿施在位時(主前835-796),又有另一位名叫撒迦利亞的先知,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這位先知被人用石頭打死,因為他宣告耶和華要離棄祂那些犯罪的子民(代下二十四20-22)。耶穌提到撒迦利亞,似乎是指這件事,或聖經沒有記載的類似事件。然而祂卻稱這位先知中最後的殉道者,為巴拉加(比利家)的兒子(太二十三35)。可是,路加的記載卻沒有「巴拉加的兒子」這句話(路十一51)。耶穌引用的歷代志下,是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祂可能只是指舊約中最早(亞伯)和最後(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被謀殺的人而已。沒有證據證明撒迦利亞書中的先知殉道而死,故此最合理的解釋,是把這先知看為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

寫作年代

  撒迦利亞書的上半部(一至八章),日期記載得很清楚。第一個日期出現在全書的第1節:「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大利烏是波斯國王(主前521-486),他在位第二年8月,就是主前520年10月。「耶和華的話」第一次臨到撒迦利亞,似乎就在這時。第二個日期記載在一章7節:「大利烏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細罷特月二十四日」,即主前519年2月15日。這日臨到撒迦利亞的話,似乎包括了8個夜間的異象,以及和他談話的天使所說附帶的默示。撒迦利亞書的第三個日期記載在七章1節:「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即主前518年12月7日。這節引進了一組關乎禁食真義的倫理性和末世性默示(七、八章)。

  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完全沒有日期,也沒有提過撒迦利亞、大利烏,或任何君王的名字。經文指出戰爭在一段和平時期之後來臨,並提到聖殿(十一13,十四20)和希臘士兵(九13)。但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的確實日期,全部都只是臆測。

背景

  耶路撒冷的聖殿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滅。尼布甲尼撒在耶路撒冷淪陷前後,曾多次攻擊耶路撒冷,把很多人擄到巴比倫(參但一1;王下二十四1-26)。耶利米曾兩度預言,被擄的日子是70年(耶二十五11,二十九10;參但九2)。到了撒迦利亞時,耶路撒冷淪陷的70年快滿了(一12,七5)。大利烏二年(主前520),「耶和華的話」首次臨到撒迦利亞時,耶路撒冷已經陷落了66年。巴比倫帝國於主前538年被波斯所滅,波斯王古列頒下詔令,容許所有被擄的人回歸原居之地(代下三十六23;拉一1-4)。猶大俘虜中第一批回歸的人,約在主前536年,與所羅巴伯及祭司約書亞一同回到耶路撒冷。回歸者首要目標之一,是重建聖殿(拉一3)。然而內部的爭鬥。以及外在撒瑪利亞人的迫害,令重建工作不能即時進行。主前521年,大利烏一世即位,耶路撒冷和巴比倫的猶大人,洋溢一片充滿期望和熱切的態度。可能也曾被擄到巴比倫的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有力地傳講神的話,以致第二聖殿重建工程於主前520年恢復,516年竣工(拉五1、14、15;該一、二;亞一至八)。

  撒迦利亞書的記敘,在大利烏王第二年(主前520)開始。被擄歸回的人中,有些回到耶路撒冷已經16年了,但重建聖殿的工作,依然一點兒進展也沒有。撒迦利亞第一篇信息呼籲人民悔改,不要重犯列祖的過錯,他們列祖的罪和不肯悔改的態度,就是人民被擄、聖殿被毀的原因(亞一1-6)。接下來8個夜間的異象(一7至六8),向人民保證聖殿必然會在所羅巴伯手下重建(一16,四9,六15)。撒迦利亞書用兩節的經文,言簡意賅地描述了聖殿重建之前,耶路撒冷艱難困苦的光景。「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當建造萬軍之耶和華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說的話,現在你們聽見,應當手裏強壯。那日以先,人得不著僱價,牲畜也是如此;且因敵人的緣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眾人互相攻擊。』」(八9、10)撒迦利亞書開首的8章,就是以主前520至518年耶路撒冷的社會、政治、宗教情況為背景。但從第九章以後,這些歷史關係便消失了。第九章的開始,是譴責亞蘭,包括了大馬色、推羅、西頓,以及非利士的默示。這些地方都會被攻佔、潔淨,變成好像猶大的一族(1-8節)。預言中也應許將有新王凱旋進入耶路撒冷;祂會謙謙和和地騎驢而來,祂的統治將會是和平而遍及普世的(9、10節)。下一個默示說到被擄的會得著釋放(第11節),然而所指的可能不是被擄到巴比倫,因為這裏提到了希臘人(第13節)。撒迦利亞書九至十二章的體裁是詩歌而非散文,內容是末世性的,主要關乎將來的事;部分學者稱之為啟示文學。萬國攻打耶路撒冷,卻被擊敗(十二、十四章)。聖殿依然存在(十一13),但在新耶路撒冷和神的國中,似乎不是佔著最重要的地位(十四6-9)。

寫作目的

  本書的目的是確證和鼓勵。主前520年,猶太人需要重建聖殿的確證,以後神的子民也需要知道神的國度必會豐滿地來臨。撒迦利亞書有3個信息:必須悔改(一1-6);8個象徵聖殿重建、神的榮耀重回耶路撒冷的夜間異象(一7至六8);以及神國的來臨(九至十四章)。

內容提要

  撒迦利亞書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至八章和第九至十四章。

  第一部分的日期,是在主前520年與518年之間。這部分包括了比利家的兒子撒迦利亞的默示和異象。它的體裁是散文,其要點是向歸回的猶太人保證聖殿將會重建。第二部分(九至十四章)沒有說明日期,也沒有提到撒迦利亞。聖殿已經存在,而大部分的語言都是末世性、啟示性的。

  第二部分可以再分為兩部分:第九至十一章和第十二至十四章。第九章和第十二章都以同一句話開始:「耶和華的默示」。

第一部分

  撒迦利亞書第一部分(一至八章)可分為4個段落:前言和第一個默示(一1-6);8個夜間異象和附帶的默示(一7至六8);約書亞的象徵性加冕(六9-15);有關禁食和道德的問題(七1至八23)。

前言(一1)

  這段落清楚說明,事件是發生在巴比倫曆法的「八月」,即陽曆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波斯王大利烏2年,是主前520年。要明白撒迦利亞的事工與哈該的信息(參該一1、15,二1、10、18、20),並所羅巴伯重建聖殿工程之間的關係,這個日期十分重要。第一個默示的重點是悔改的需要。發出這信息的時間,正在哈該第二篇和第三篇信息之間。撒迦利亞和哈該一樣,把失收和其他的艱難,歸咎於未能重建聖殿(參該一6-11)。撒迦利亞呼籲人民悔改,好使他們能在聖殿的工程上堅忍到底。

夜間異象和附帶的默示(一7至六8)

  撒迦利亞在耶路撒冷所見的這些異象,似乎都是在大利烏2年(主前519)11月(細罷特月,陽曆1月中至2月中)24日賜下的。其中7個異象基本上都有同樣的形式。4個異象以「我夜間觀看」開始(一18,二1,五1,六1);一個以「我舉目觀看」開始(一8);另一個以「那與我說話的天使又來叫醒我……問我說:『你看見了甚麼?』我說:『我看見了……』」(四1、2)作為開始;又一個(第七個)的第一句,則是:「與我說話的天使出來,對我說」(五5)。然而,剩下來的一個異象和其他7個卻不相同,它的開首是:「天使又指給我看」(三1;參摩七1、4、7)。這是以第三身姿態講述的信息。對於這位天使,我們所知不多;他也沒有直接給撒迦利亞的信息,他好像不過是個旁觀者。這異象和其他7個分別之大,使它看來不像是原來八異象之一。

  這8個異象整體上的關係並不明顯。開頭的異象發生在黃昏或晚上,最後一個則在日出之時;部分學者認為這發展有特別的含義。其他學者則看出這些異象,有一對一對的關連。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異象,主題都是馬、騎馬者或馬車。第二和第三個異象描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復興(一18-21,二1-5)。第四和第五個異象則討論在復興的社群中,兩個領袖的地位。約書亞會被潔淨,恢復大祭司之職(三1-5),省長所羅巴伯會完成聖殿的重建(四1-14)。第六和第七個異象則以地得潔淨為主題。飛行的書卷會進入一切賊人和作假見證的人家中,帶來毀滅(五1-4)。代表罪惡的婦人被裝在量器裏,帶到示拿地(五5-11)。

  此外,又有4個默示散見於異象的記述之間(一14-17,二6-12,三6-10,四8-14)。每個默示都是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要宣告說」開始的(一14、17)。第一個默示向人民保證聖殿、城邑和耶路撒冷蒙揀選的身分,都會恢復。第二個默示呼喚仍在巴比倫的俘虜,歸回猶大和耶路撒冷(二6-12)。撒迦利亞書二章12、13節很值得注意。第12節是舊約唯一稱巴勒斯坦為「聖地」之處,第13節和哈巴谷書二章20節的崇拜宣召相似:「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異象記敘中的第三個默示,以大祭司約書亞為將要來臨之神僕的表記。這神僕就是一日之內,要除掉全地罪孽的苗裔(三6-10)。

約書亞的象徵性加冕(六9-15)

  神差遣撒迦利亞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家裏,用從巴比倫回來之人的金銀造一個冠冕,戴在祭司約書亞的頭上,作為祭司君王、苗裔、建造聖殿者的象徵。禮成後,這冠冕要安放在聖殿裏,作為奉獻金銀者的記念。這章最後一節(六15)似乎是說,正如被擄者的金銀用來象徵王國將來的君王,被擄到「遠方的人」也會參與把聖殿建成。聽者從此便能知道,這些預言是神差遣撒迦利亞宣講的。他們積極地順從神的聲音時,這一切便會成就。

有關禁食和道德的問題(七1至八23)

  大利烏4年(主前518),一個代表團從伯特利(耶路撒冷以北10哩)來到耶路撒冷。那時重建聖殿的工程已經進行兩年了。代表團的目的,是要祈求耶和華的恩(七2),並向祭司和先知求問,是否需要繼續遵行自從聖殿在70年前被毀後,一直以來所實行的禁食。耶和華藉撒迦利亞詰問他們,齋戒的動機是為神還是為己。問題的癥結就是神喜悅真誠、公義、慈愛,過於禁食。撒迦利亞的信息,神早已藉昔日的先知向祂的子民宣講了(7-14節)。撒迦利亞書的第一部分,以10個應許作結(八1-23)。這10個應許,每個都以「耶和華如此說」或「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開始(2-4、7、9、14、18、20、23節)。神的結語不是審判,而是應許、盼望、赦免、復興。

第二部分

  耶和華的默示(九至十四章)撒迦利亞書的下半部(九至十四章),可以分為兩個幾乎相等的段落:第九至十一章(共46節)和第十二至十四章(共44節)。每個段落都以「默示」(原文作「擔子」)開始(九1,十二1),兩者基本上都是末世性的。

  第一個段落(九至十一章)的主題是各支派歸回巴勒斯坦(九11-17,十6-12)。耶和華成就此事的方法,是先在巴勒斯坦和亞蘭(敘利亞),消除攔阻祂統治的力量(九1-8,十一1-3)和邪惡的牧人(統治者;十2下-5,十一4-17),和平之君接著便會來臨(九9-10)。

  撒迦利亞最後的「擔子」也是末世性的(十二1至十四21)。這個默示的主題是耶路撒冷和猶大。耶路撒冷兩度受外邦攻打(十二1-8,十四1-5),耶和華兩次都為耶路撒冷、猶大和大衛家作戰。耶路撒冷為一個不知名的殉道者哀哭(十二10-14)。這殉道者稱為良善的牧人,他被擊打,羊就分散了(十三7-9)。耶穌講述祂被捕時,就引用了這段經文(太二十六31;可十四27)。一個泉源將為大衛家而開,罪惡、偶像、假先知,將從耶路撒冷的居民中洗盡(十三1-6)。新耶路撒冷必在原地仍居高位,四圍各處將變為平原(十四10、11)。新耶路撒冷沒有黑夜,也沒有嚴寒酷熱。活水要從耶路撒冷流出,耶和華成為全地的王(6-9節)。反抗耶路撒冷的會被毀滅(12-15節),然而生還的人卻會年年守住棚節,敬拜耶和華(16-19節)。撒迦利亞書最後一幕,是世界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之後,成為洗淨罪惡的新世界。神降臨統治,一切都會變成聖潔。戰馬變成像祭司冠冕一般聖潔,普通煮食的器具,變得和聖殿的器皿一樣。迦南人或做買賣的人要被除滅。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聖潔和不潔之間,再無分別。重要的是,人是否尊萬軍之耶和華為王而敬拜祂。